1999年12月31日,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,把俄罗斯最高权力交给一个刚当了四个月总理的普京。那时的普京,正带着俄军在车臣打第二场战争,手段果断配资查查网,声望飙升。对于经历了90年代衰败的俄罗斯人来说,换个人试试,是一种赌注。
回到十年前,1991年12月25日,苏联灭亡。叶利钦从超级大国的废墟里爬出来,想尽办法把俄罗斯拉回正轨。经济上搞“休克疗法”,价格放开、国企私有化。外交上热脸贴向西方,一心想融进去,换点援助和稳定。但结果是通胀飙到2500%,工厂大面积倒闭,储蓄瞬间蒸发,一半以上的家庭陷入贫困。西方的援助不但少,还带着苛刻的条件。
叶利钦甚至在1997年跟北约签了《基本文件》,想搞伙伴关系。可西方根本没停下东扩的脚步,当年就决定邀请波兰、匈牙利、捷克入伙,1999年三国正式加入。俄罗斯眼睁睁看着北约从自家门口逼近。叶利钦的安全感几乎为零。
内部同样乱成一锅粥。1993年他和议会决裂,动用军队平掉政敌,留下上百具尸体。车臣从1994年开打,到1996年签和平协议,打成了消耗战,军队士气掉到谷底。1998年金融危机,卢布崩盘、债务违约,国家摇摇欲坠。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到处求签协议,想换点支持,换来的却是北约进一步扩张。
展开剩余76%普京在这段时期的履历很扎眼。1990年离开克格勃,进入圣彼得堡市政厅管对外关系。1996年转到莫斯科,1998年当上联邦安全局局长,不到一年,又被叶利钦提到总理的位置。1999年9月新一轮车臣战争爆发,普京很快展现出
不惜动用武力维护领土完整
的态度,这让叶利钦觉定让他接班。
普京的外交逻辑,与叶利钦判若两人。普京一直强调,90年代的教训不能忘,不能再用“牺牲换尊重”、更不能奢望西方的平等待遇。他亲眼看过1989年东德的崩溃,当时人在德累斯顿的他,烧文件、撤人员,明白了
政权垮塌往往只在一瞬
。
上台后的头几年,他并没立刻翻脸。经济先被石油价格的上涨扶了一把,他抓住机会搞税改,吸引资本回流。外交上,2001年“9·11”后,他允许美国用中亚的军事基地协助反恐。这段短暂的合作,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上断了档,俄罗斯反对美国单干。
北约扩张继续。2004年又吞进七个东欧国家。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,普京公开批评美国搞单极霸权,直指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。2008年格鲁吉亚挑起南奥塞梯冲突,俄军直接出兵,几天内扭转战局。这是西方第一次在90年代后的欧洲,被俄罗斯军事行动硬顶了回去。
2014年乌克兰乱局爆发,克里米亚几周内完成“入俄”,普京签字生效。西方立刻制裁,卢布下跌,资本外逃,但俄罗斯没退。普京的说法是“保护国家利益”,并把矛头对准北约扩张。2022年大规模动用军队进入乌克兰,称是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至今冲突未停。
这种强硬并非一时意气
,而是长期积累的安全焦虑在作祟。苏联解体后,领土少了四分之一,经济排名掉到世界十名开外。从普京的视角看,叶利钦时代太过天真,结果就是北约人数翻倍、边界逼近。现在只能以实力换发言权。
他执政二十多年,军费逐年上升,武器现代化,核力量也保持升级。经济上则用能源出口撑稳底盘,制裁没能让俄罗斯垮掉。虽然西方批评他集权、压制反对派,但国内不少人认同他的理由,90年代的乱局没人想重来。
俄罗斯跟西方的关系此消彼长
。2000年代初还有反恐合作,到奥巴马时期制裁升级,拜登时期对抗更直接。普京同时加紧和中国、印度等国靠拢,通过金砖、欧亚经济联盟这些平台分散风险。他引用过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的例子,说那时欧洲打俄罗斯,几十年后却又可以做盟友。等于告诉国人,形势会变,但国家利益不会。
这种路线在俄罗斯国内争议不小。2011到2012年的抗议潮之后,他收紧政局。可是,社会的主流情绪是要稳定。相比90年代的货币崩盘和工厂关门,今天的俄罗斯生活起码能维持,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安全感。
叶利钦当年是真心想走进西方世界,1993年会晤克林顿时还热情洋溢谈合作。等到1999年离开时,北约已经从16个成员国扩到19个,并明确打算继续招人。普京在这个现实中接手,自然不可能再用老剧本。2014年西方制裁时,他说俄罗斯已经不可能依赖别人生存,“俄罗斯从未、也不会做别国的附庸”。这话背后的意思,很多俄罗斯人都懂。
在普京的逻辑里,历史是最严厉的老师
。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,俄罗斯抗议无效。2022年俄罗斯在乌克兰用兵,西方也一样束手无策。这种反差,正是他口中“不能示弱”的证据。对他来说,强硬不是选择,而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方式。
2024年3月,普京第五次连任。到了2025年秋天,俄罗斯依旧顶着制裁和西方的战略压力,在多极世界的旗帜下继续前行。对很多俄罗斯人而言,只要不回到1990年代的困境,这一切都值得坚持。
热点观察家配资查查网
发布于:上海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51配资网_最新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网首页观点